首頁 > 科技要聞 > 科技> 正文

讓汽車尾氣全消失,是這位百歲老人最后的愿望

差評 整合編輯: 陳超揚 發(fā)布于:2023-07-02 22:40
最近有這么一條訃告。

據(jù)報道,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 · 班尼斯特 · 古迪納夫教授( Prof.John Bannister Goodenough )于 6 月 25 日逝世。他的學生 Nicholas Grundish 也證實了這一消息。

也許不少差友是第一次聽到這位老人的名字,但是,他的另外一個稱號我們一定感到很熟悉,那就是鋰電池之父( 嚴謹?shù)恼f,是之一 )

可以說,此時此刻差友們能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差評的文章,就是這位老爺子的功勞。

因為要是沒他在鋰電池領域的貢獻,移動通訊可能還停留在 “ 背著小書包 ” 上學的年代。

諾貝爾獎的評委會,更是給出了 “ 開啟了電子設備便攜化進程,為打造一個無線互聯(lián)的社會奠定基礎 ” 這樣舉足輕重的評語。

不過,和眾多在歷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不同, 97 歲才拿到的諾貝爾獎得主的古老爺子,多少有點 “ 大器晚成 ” 了。

古老爺子出生在一個我們戲稱為 “ 學閥 ” 的家庭,上有在耶魯當教授的父親,家庭富足;下有一只小狗;同齡人中,還有一個大他 3 歲的哥哥。

理論上,古老爺子的一生應該和他的姓氏—— Goodenough( 足夠好 )一樣優(yōu)秀。

不過,這也只限于理論上。

因為患有閱讀障礙癥,足夠好先生的成績其實一般,甚至是一個十足的 “ 笨小孩 ” ,在學生時代受盡了排擠。

而 “ 足夠好 ” 的古老爺子在這樣一個高知且富裕的家庭里,其實也不幸福。

父母爭吵、父子關系不和諧,無人可傾述心事的他,只能和小狗抱團取暖。

說得夸張一點,古老爺子前 1/4 的人生,都在與自己的不幸和解。

最艱難的是,他甚至一度斷絕了求學之路。

去耶魯上大學的時候,他只從家里拿到了 35 美元的資助,但學費每年至少需要 900 美元。

好在他還可以靠著兼職養(yǎng)活自己,用他的原話說,就是 “ 每周工作 21 個小時來掙自己的 21 頓飯。 ”

結果當他剛剛解決了學費問題之后,才發(fā)現(xiàn),大學生活還真沒有那么簡單。

主打的就是一個:誰的青春不迷茫。

大學期間,他先是學習古典文學,隨后又轉而攻讀哲學,還選修過兩門化學課。而后來在數(shù)學教授的建議下,他又轉修數(shù)學。

可是眼花繚亂之下,他好像都不喜歡。甚至 1941 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發(fā)生后,古老爺子主動參軍,三年后才回到耶魯大學完成學業(yè)。

也許是因為不知道該干啥了, 1944 年畢業(yè)之后,他又遠赴歐洲戰(zhàn)場繼續(xù)參加二戰(zhàn),據(jù)說他甚至參與過諾曼底登陸。

最后,還是一本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兵期間,古老爺子閱讀了阿爾弗雷德 · 諾斯 · 懷特海德的著作《 科學與現(xiàn)代世界 》。

可能是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個改變世界或者探索宇宙的夢想吧。

他看完之后,大受震撼。

古老爺子在自傳中寫道, “ 我只是覺得我應該做的是科學。盡管我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規(guī)劃,但是我知道,如若我有機會,我會去學習物理。 ”

就像老天爺可能也沒法拒絕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一樣。1946 年,古老爺子終于獲得了一次去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的機會。

結果就是這么一個赤誠的 30 歲年輕人,在上學前,還被狠狠地打擊了一波。

當時的大學登記員告訴他:凡是在物理學上有天賦的人,在你這個年紀時就已經(jīng)做出重大成果了。

例如,愛因斯坦 26 歲提出相對論,玻爾 28 歲提出玻爾模型,愛迪生 32 歲發(fā)明了電燈。

好在,早就習慣了世界不友好的古老爺子把偏見甩到了腦后,開始了他與物理學的約會。

隨后,他也順利畢業(yè),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工作。

但是不幸,其實并沒有放過他。

在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里,他做了足足 24 年的磁性材料研究,剛做出一點苗頭,出了點理論成果。

結果就被告知,由于實驗室縮減預算,你被 “ 優(yōu)化 ” 了。

當然,別人的優(yōu)化,可能是碌碌一生,但是古老爺子的優(yōu)化才是轟轟烈烈的開始。

1970 年代,由于石油禁運的問題,Goodenough 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了能源存儲。

但是這時候,電池行業(yè)其實是個巨坑。

鋰電池的誕生給電池行業(yè)帶來了新的可能,但是問題卻很大。

一來,電極材料金屬鋰,是世間最活潑的元素之一,與 “ 用來滅火 ” 的氮氣都能燒起來。

二來,鋰金屬表面會形成一些 “ 小毛刺 ” ,叫做枝晶。隨著電池的使用,這些枝晶會越長越大,最終會刺破電池中的隔膜,造成短路,引起電池自燃。

所以在當時,鋰電池簡直易燃易爆炸的代名詞。

正因為這一系列因素,沒人愿意接過這個領域的研究, 1976 年主攻物理的古老爺子才有機會受邀擔任牛津大學無機化學實驗室主任,開始了命運的邂逅——鋰電池方向的研究。

而多年研究中,古老爺子發(fā)現(xiàn),一種叫鈷酸鋰的材料可以取代金屬鋰。

結果,不知道是研究太超前了,還是之前鋰電池的教訓太過深刻了。當時,竟然沒有一家企業(yè)敢?guī)退暾堖@個專利,甚至牛津大學都不愿意幫忙。

最終,這份專利被拱手讓給了英國原子能研究所,在多年后被索尼買走。

10 余年后的 1991 年,索尼推出了世界第一個商用鋰電池,創(chuàng)造了一個巨大的商業(yè)帝國?峙庐敵跽l也沒有想到鋰電池有這么大的造化,

而催生了百億市場的大咖—— Goodenough 本人也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不過古老爺子大手一揮說,小問題。 “ 反正我做這個的時候也不知道會這么值錢,我只知道這是件我應該做的事情。

隨后,他又研究出了更可行的性能路線,直接把鋰電池行業(yè)最重要的四個配方中的三個都包圓了( 除了三元鋰電池之外的鈷酸鋰、錳酸鋰和磷酸鐵鋰 )。

而他這種淡定的態(tài)度,甚至在科學家的桂冠——諾貝爾獎前,也是一如既往的。

前些年古老爺子屢次落選諾貝爾獎,被問及有無遺憾時,他也相當坦然:無所謂,我已經(jīng) Goodenough ( 足夠好 )

當然,這這輩子里古老爺子耿耿于懷的事還是有的。

一次是被學術詐騙了。

1986 年,古老爺子在德克薩斯大學從事電池研究。在近十年的研究中,繼鈷酸鋰錳酸鋰之后,古迪納夫研究組終于找到了第三個明星電極——磷酸鐵鋰。

可是,古老爺子不知道的是,日本電訊( NTT )派去他們那學習的一個研究員 Osada 已經(jīng)把這一結果偷走了,而 NTT 甚至還在 1995 年 11 月悄悄地申請了專利。

等到 1996 年古老爺子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大為窩火。隨后德克薩斯大學將 NTT 告上了法庭,索賠 5 億美金。

而紛亂之中,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教授蔣業(yè)明也加入戰(zhàn)局,申請了自己的專利,并創(chuàng)辦了電池公司 A123 ,發(fā)展基于磷酸鐵鋰的動力電池。知識產(chǎn)權步入 “ 三方大戰(zhàn) ” 的復雜局面。

幸好,陰差陽錯之下, 2008 年, A123 成功游說歐洲法庭開放了專利,磷酸鐵鋰技術變成了一項免費技術。

也機緣巧合地助力了全球新能源的發(fā)展。

而第二次,則是他的夢想沒有實現(xiàn)。

96 歲時,古老爺子接受采訪時說: “ 我想徹底解決汽車問題。我想讓汽車尾氣從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我死之前能看到這一天。我今年 96 歲,還有時間。 ”

以至于他 90 多歲高齡仍舊火力全開,把研究方向轉向全固態(tài)電池。

但在電池發(fā)展史上,鋰的枝晶問題從未得到根本解決,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古老爺子認為世界需要一個 “ 超級電池 ” ,并預測最先進的固態(tài)鋰金屬電池就是那個超級電池。

可惜,百歲高齡的 Goodenough 沒有看到這一天,但在去世前一個月,他仍在發(fā)論文。

就像他說的:我們有些人就像烏龜,慢慢地走,一路掙扎,在站立的一年里找不到出路。但是烏龜知道他必須繼續(xù)前進,讓我們一步一步來。

無論在哪個年齡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yè),都是一件很酷的事。

文章來源:差評

網(wǎng)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手機 筆記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業(yè) 出行 未來
二維碼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