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壇女俠十年恩怨史 張寧張海麗歷經(jīng)磨練真英雄

作者:作者   責任編輯:jiangliang [2008-08-16 13:51:02]   出處:PConline原創(chuàng)

       北京時間8月16日,在羽毛球女子單打決賽中,33歲的老將張寧戰(zhàn)勝年輕隊友謝杏芳,贏得她職業(yè)生涯的第二枚奧運金牌。從1991年進入國家隊,歷時17年,經(jīng)歷中國羽毛球幾代人的成長與輝煌,張寧是中國羽壇不折不扣的一棵“常青樹”。   
 
       張寧的職業(yè)生涯中,張海麗這個名字是無論如何無法抹去的,因為她一生的榮辱成敗,和這個人有著密切關(guān)系。

  1994年,張海麗送給張寧一頂“中國羽球罪人”的帽子,這頂帽子讓張寧壓抑了近十年;1994年,張寧“送”張海麗一頂王冠,但是為盛名所累的印尼天才少女,此后的生活也是一波三折,歷經(jīng)坎坷。

  1991年張寧進國家隊,1994年,年僅19歲的張寧憑著上佳的身體條件和不俗的攻擊力,在高手如云的國家隊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年5月,張寧第一次參加尤伯杯賽。那屆比賽,印尼選手取代正處新老交替的韓國隊,成為中國的最大對手。不出所料,中印兩隊在決賽中狹路相逢。

  前四盤雙方殺得天昏地暗,戰(zhàn)成2-2平。第五盤,中國隊派上了新星張寧,而印尼隊則遣出了名不見經(jīng)傳的15歲小將張海麗。三局戰(zhàn)罷,張海麗以2-1力挫名氣和實力都高過自己的張寧。印尼隊時隔19年后重新高舉尤伯杯,而中國女隊則丟掉了保存達10年之久的金杯。

  那一戰(zhàn)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張海麗一夜之間成為印尼婦孺皆知的英雄,而張寧則在深深的自責以及外界的批判中沉淪。兩年后的第16屆尤伯杯,大紅大紫的張海麗和隊友再次擊敗中國隊,蟬聯(lián)冠軍。此時的張寧,已經(jīng)從主力陣容中消失了。

  很多年后,張寧再度提起那場失利,她說:“那次輸?shù)袅吮荣悾矣X得我是全隊的罪人,輸了那場球把我們五連冠的夢想打破了,所以我就一直責怪自己,此后幾年一直沒有讓自己從低谷中走出來”。

  十年間,張寧見證了兩代隊友的成長與輝煌,但她自己似乎一直停留在原地。直到2003年的世錦賽,一枚遲來的金牌,讓當時已經(jīng)心生離意的張寧最終選擇了堅持;也是因為這次停留,讓一段曠日持久的恩怨,在2004年得以了結(jié)。

  2004年,張寧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并一直殺進決賽。決賽中她的對手正是十年前讓她成為“罪人”的張海麗,而此時的張海麗不是代表印尼隊,而是荷蘭隊。少年成名,太多的厚望和苛求讓這位天才少年一度精神處于崩潰邊緣。后來,她走進了教堂,試圖通過上帝的力量重新尋找安寧。也是在教堂,她認識了她的丈夫——一名荷蘭籍男子。為了這段感情,張海麗受印尼羽協(xié)處罰,最終選擇出走,遠嫁荷蘭。

  兩位同樣視羽毛球為生命的羽壇女俠,歷盡磨難,十年后再相逢,依然是對手,一場真正的高手間的較量就此展開。那場比賽,前兩局兩人戰(zhàn)成1-1平,進入決勝局,雙方體力都在下降。最終,被頻繁調(diào)動的張海麗,終于精疲力竭,丟掉了比賽。張寧終于贏得了職業(yè)生涯第一個奧運冠軍,而此時,她在國家隊整整奮戰(zhàn)了12年。她是靠什么贏得這枚金牌的呢?張寧說:“每當遇到這種情況(雙方都體力不支),我都會告訴自己,這時候她也很累,我一定要堅持。”

  張海麗雖然無緣金牌,但在世人心目中,這位同樣有著坎坷人生經(jīng)歷的一代名將也是勝利者,因為她和張寧一樣在逆境中戰(zhàn)勝自我,重新崛起。她和張寧合寫的“十年羽壇恩怨史”,也成為國際羽壇有史以來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

(轉(zhuǎn)自論壇)

 

返回2012倫敦奧運會賽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