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收官之戰(zhàn):車展向下,智駕向上

HiEV大蒜粒車研所 整合編輯:太平洋科技 發(fā)布于:2024-11-25 15:24

廣州車展在昨天正式閉幕,在激烈的車市競爭中,可以說沒有一屆車展比本屆更加「 冰火兩重天」。

在本屆車展前夕,已經傳出不少車企集團面臨業(yè)務整合的消息,一部分品牌缺席了本屆車展,而勢頭強勁的品牌,如鴻蒙智行、比亞迪卻風頭無兩。

比亞迪包下一整個獨立的展館,并在這兩天剛剛下線了第1000萬臺新能源車。

賽力斯憑借與鴻蒙智行合作的問界系列車型,成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鴻蒙智行的第四個合作品牌尊界,這次車展上以私享會的形式「推出」了第一款車型尊界S800,雖然身處車展卻沒有公開展示,這也成為本屆最神秘的車型。

在全行業(yè)普遍面臨降本增效,頭部車企持續(xù)壓強智能化。尤其在智能駕駛領域,今年下半年頭部車企在端到端智駕上取得迅猛的突破,頭部與腰部車企的差距持續(xù)擴大。

大部分汽車品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智能電動車的競爭中,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與智能化的能力?

在經歷了幾年的摸索之后,主流車企逐漸做出了明晰的選擇:不再堅持從零打造地基! 不要重復造輪子」,正在回歸車企的核心戰(zhàn)略。

大部分車企選擇了與頭部供應商合作,尤其將云服務作為建立AI能力的主要手段。

汽車智能化供應商的崛起,就是這一思路的佐證。

沙利文最新發(fā)布的《中國行業(yè)大模型市場報告2024》顯示,華為云在汽車大模型市場位居領導者象限。IDC相關報告也顯示,華為云連續(xù)三年斬獲中國汽車云市場份額第一。

華為云已成為更多車企智能化升級的選擇。

目前,華為云擁有超過50家的汽車行業(yè)合作伙伴,服務于包括鴻蒙智行旗下品牌、比亞迪、一汽紅旗、長安汽車等300+多個客戶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案例。

車企收縮戰(zhàn)線,智駕打開規(guī)模

廣州車展的時間點,恰逢汽車行業(yè)拉開大整合的序幕。

11月14日,也就是車展前一天,吉利控股發(fā)布公告:對極氪、領克股權結構進行優(yōu)化,調整后,極氪將持有領克51%的股份。

這次調整也是吉利《臺州宣言》的關鍵一步。未來極氪將定位高端豪華市場,而領克定位中高端市場,定位的劃分,強化多品牌之間的協同,減少了內部競爭。

吉利高管在隨后的采訪上表示,核心是各個品牌都要打造爆款。

同月,廣汽集團將集團總部搬遷到廣汽研究院所在的廣州番禺化龍鎮(zhèn),稱為「番禺行動」。

一位廣汽內部人士向HiEV表示:今年埃安在B端市場銷量失守,新品牌昊鉑沒有打響,加之合資下滑,業(yè)務線全線承壓。

下一階段,廣汽將對旗下多品牌包括埃安、傳祺在內,進行研發(fā)與供應鏈整合。

無論是老牌實力雄厚的車企集團,還是這幾年經歷血戰(zhàn)存活下的新興品牌,都面臨強烈的降本增效壓力。

各大車企集團主流做法是集中研發(fā)資源,加速集團車型的平臺化,并將大部分火力集中在少數能夠打響、成為爆款的車型上。

這本質也是由智能電動化重資產研發(fā)模式導致,無論是電動化還是智能化都需要投入巨量的資源,在短短幾年內在車企之間形成了快速的淘汰賽。

在最新的一季財報會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就稱:2025 - 2027年,汽車品牌的淘汰賽將大幅加速。

彼方收縮戰(zhàn)線的同時,此方都在加碼智能駕駛。

極氪計劃在今年底前推出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無圖城市NZP,而小鵬則將明年的云端訓練算力規(guī)劃拉升到了10 EFlops。

HiEV還獲悉比亞迪明年將大舉推動智駕上車,其規(guī)劃裝配高速NOA的車型比例將達到至少60%,加之明年大量來自于合資車企的智能電動車即將入市,車市競爭儼然更加激烈。

頭部品牌加速發(fā)力智能化基本成為明年的基調。

FSD入華前夕,

端到端帶來智駕大躍遷

當降本增效,遇上技術突進,可以說是車企面臨的最艱難的抉擇時刻之一。

過去一年,端到端大模型的技術成為智駕發(fā)展的最大變量

特斯拉一馬當先,率先在FSD V12中應用端到端大模型的技術;理想和小鵬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車,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驗證了3 - 4倍的智駕性能表現提升。

而近日據媒體報道,特斯拉已經與上汽、吉利接洽向部分車企授權Robotaxi,業(yè)內觀點認為特斯拉這一舉動旨在推動換取FSD進入中國市場。

FSD入華在即,端到端高歌猛進,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智駕技術升級和裝配普及的狂風驟雨。

傳統豪華品牌與自主品牌也在積極迎戰(zhàn)。

10月,長安汽車在啟源E07上量產了自研的高階智駕,并將在明年推出端到端城區(qū)智駕版本。

廣州車展前夕,一汽紅旗在全新車型天工08上推出端到端智駕,新車預計在12月上市。

以奔馳為代表的豪華品牌,和以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為代表的合資品牌,也在車展公布其最快今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推出搭載端到端智駕的車型。

這些車企如此迅速地在智能化領域展開強勁地攻勢,也得益于成熟的智能化供應鏈:

一汽紅旗與華為云合作,快速搭建起用于端到端智駕的開發(fā)平臺,并且基于合規(guī)、算力等專屬服務,向智能化加速邁進;

長安汽車與華為云合作,規(guī)劃并部署了數據標注、訓練以及仿真的工具鏈,成為加速端到端智駕開發(fā)的利器;

華為云還是智駕頭部供應商Momenta的合作伙伴,從算力、數據、工具鏈全面支持支駕算法的迭代以及無人駕駛規(guī);涞亍omenta當前是奔馳、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眾多品牌的智駕供應商。

不是每個車企

都適合從零開發(fā)大模型

由智能駕駛和端到端掀起的競逐,需要全方位巨大的投入。

目前,端到端的智駕版本部署在車端的模型參數規(guī)模在10億以內,而云端大模型的參數規(guī)模達到數百或千億級別。

而訓練這些大模型所需的算力投入,年度按照EFlops計算,僅僅1 EFlops的算力每年的租賃成本可以達到1 - 2億元。

實際上,頭部廠商明年的訓練算力規(guī)劃大致在10 EFlops級別,特斯拉則在100 EFlops級別。

對于搭建端到端智駕的研發(fā)系統,甚至算力只是鏈條初始的一環(huán),模型架構設計、數據采集、數據閉環(huán)的工具鏈乃至數據合規(guī)對車企而言,都需要巨量嶄新的投入。

這意味著在新一代技術上,車企們往往需要組建新的智駕團隊或者找到靠譜的合作伙伴。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有一個重要的觀點:不是每個企業(yè)都要建設大規(guī)模AI算力,不是每個企業(yè)都要訓練自己的基礎大模型。

AI算力集群對供電、散熱等數據中心機房環(huán)境要求極高,并且且隨著大模型越來越大,AI算力也將走向更大規(guī)模,而且變化節(jié)奏快,資源調度、運營復雜度高。因此,每個企業(yè)都要思考適合自己的獲取AI算力的方式。

這對大模型的訓練同樣適用,基礎大模型的訓練關鍵是數據,基礎大模型預訓練數據量進入10萬億tokens量級,這對于企業(yè)來說,不僅意味著高成本,同時是否能獲取到足夠的數據量也是挑戰(zhàn)。

華為云基于盤古基礎大模型推出汽車行業(yè)大模型,為車企的大模型開發(fā)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在端到端智駕的模型訓練和評估中,盤古汽車大模型可以通過可控時空生成技術,結合場景視頻生成、4D BEV視頻生成、自動駕駛仿真庫及路網信息,大規(guī)模生成和實際場景相似的駕駛視頻數據,加速智駕模型的開發(fā)和評估。

在大模型關鍵的訓練算力一端,近兩年華為云還在烏蘭察布專門打造了汽車行業(yè)專有的云基礎設施——汽車云專區(qū),基于昇騰AI云服務,為自動駕駛提供澎湃的算力,并依托有資質的圖商伙伴,提供全流程的數據安全合規(guī)保障。

華為ADS的訓練算力、數據處理,就部署在華為云上,我們從外界觀察到ADS不斷增長的云端算力,也說明了當前華為云在訓練算力上充裕的供給。

華為長期服務汽車行業(yè)的經驗,也是重要的門檻。

在大模型時代敏捷的開發(fā)節(jié)奏中,華為云與一汽、東風、長安等車企合作,據說在一周之內就向車企交付了過去行業(yè)需要6個月才能搭建的數據閉環(huán)研發(fā)平臺。

隨著眾多車企吹響大模型上車的號角,毫無疑問云服務時下已經成為汽車行業(yè)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之一。

本文來源:HiEV大蒜粒車研所

HiEV大蒜粒車研所

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美國新造車,正排隊破產

"美國新造車公司Nikola即將面臨破產,被稱為卡車界的特斯拉。根據華爾街日報,Nikola正在討論多個戰(zhàn)略轉型方案,包括出售核心資產、全面重組或申請破產保護。原因是公司資金緊張,股價已跌至54周以來最低水平。自2020年上市以來,Nikola的股價縮水99%以上。

Nikola | 破產
比亞迪距離華為還有多遠?

比亞迪距離超越華為還有多遠?根據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差距,華為與比亞迪之間的競爭正在加劇。盡管華為在重回巔峰,但比亞迪正在崛起成為電車之王。兩家公司在研發(fā)投入、凈利潤等方面存在差異,但都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養(yǎng)。此外,比亞迪正推出智駕天神之眼,并計劃在2025年發(fā)布21款智駕車型。

比亞迪 | 華為
百萬國車卷什么?聊聊尊界/仰望/蔚來ET9的黑科技懸架

2025年,國產汽車迎來標志性節(jié)點,仰望U9、尊界S800和蔚來ET9備受矚目。它們的懸掛系統具備顛覆性優(yōu)勢,有的展現出卓越的越障能力,有的凌波微步般平穩(wěn),還有車型能載著香檳塔通過減速帶。本文詳細解析了這三家車企的懸掛技術特點,并分享了試駕蔚來ET9的真實體驗。

懸掛系統 | 主動懸架技術
一場發(fā)布會20個名字,車企們仿佛在寫網絡小說。。。

車企起名梗引發(fā)討論:新車配置名稱越來越難記,數量多且叫法不一。這種方式是否過頭?配置名變得更復雜、硬核,難以理解和記憶。油車時代的命名邏輯相對克制,時間的威力幫助人們記住品牌標簽。電車時代迭代速度快,給每個設計或技術都起新名字導致消費者無法消化和記憶,并干擾之前的叫法。

配置命名 | 技術復雜性
小米3月狂飆2.9萬臺,零跑3.7萬登頂,誰的沉默震耳欲聾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汽車交付超過2.9萬輛,目標全年交付35萬輛;零跑汽車成為新造車月銷冠,3月份交付3.7萬輛;理想汽車同期銷量36674輛。蔚來品牌Q1季度共交付42094輛,樂道品牌14781輛。小米SU7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連續(xù)6個月突破20000臺大關。極氪科技集團3月銷量40715輛。

銷量 | 新能源汽車
二維碼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