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要聞 > 公司> 正文

這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盯上了李一舟的生意

appso 整合編輯:甘靈文 發(fā)布于:2024-03-28 16:06

如果你也關注 AI,在網上沖浪時可能遇到一個戴著眼鏡、溫文爾雅的男人,他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AI 教父」李一舟。

如今李一舟所有 AI 課程都被下架,但無數個「AI 教父」還在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互聯網世界中活躍著,倒別看不起這門生意,就連世界五百強公司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埃森哲,笑得最甜的賣鏟人

本季度,生成式 AI 的新訂單額超過 6 億美元,上半年累計達到 11 億美元。

猜猜這是哪家明星 AI 獨角獸公司的亮眼成績?然而,這句描述實際上摘自知名咨詢服務埃森哲 2024 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

可能你會對埃森哲這家世界五百強公司不太熟悉,但它在全球商業(yè)和科技領域的影響力卻是無處不在。

當你和朋友談論數字化轉型、云計算,AI 等前沿技術話題時,埃森哲則是背后那種提供廣泛服務和解決方案、涵蓋了戰(zhàn)略咨詢、數字營銷、技術服務和運營等多個領域的專業(yè)服務公司。

 

以 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 AI 燃起了一把大火,不僅點燃了整個 AI 行業(yè),也燒到了埃森哲(Accenture)這家傳統(tǒng)咨詢企業(yè)。毫不猶豫地,這家公司同樣果斷押注了 AI。

去年六月,埃森哲宣布將在三年內向 AI 投資 30 億美元,幫助各行業(yè)的客戶快速、負責任地推進和使用 AI。

都說 AI 重塑千行百業(yè),但行業(yè)還沒重塑,中流砥柱的管理層們卻已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即便是世界五百強這樣的企業(yè),在面對 AI 熱潮的來襲時,也會感到無所適從,而提供 AI 咨詢服務的埃森哲倒也像是另一種形式的李一舟,被用來治療行業(yè)內普遍存在的 AI 焦慮癥。

和李一舟有所不同的是,埃森哲并不只靠嘴皮上的功夫,還會給企業(yè)提供一系列 AI 服務和解決方案,合作對象中也不乏 AWS、Anthropic 以及英偉達等行業(yè)領頭羊。

埃森哲官網顯示,其最新提供的的新一代 AI 服務套件就包含一個專有的模型選擇平臺、定制化技術、模型管理服務以及專項培訓項目。

定制的「模型選擇平臺」允許用戶根據業(yè)務環(huán)境或成本、準確性等因素選擇不同的模型組合。

根據特定的業(yè)務需求、數據來源和技術定制 LLM,并提供持續(xù)的微調和提示工程服務。

提供技能和能力,幫助客戶有效使用和管理 LLM,包括全面的培訓與認證項目。

近日,AWS 就宣布與埃森哲、Anthropic 達成合作,將幫助受嚴格監(jiān)管的行業(yè)如醫(yī)療、公共服務、銀行和保險等引入并擴展定制的生成式 AI。

其中埃森哲將定制微調 Claude 模型以滿足客戶需求,并培訓 1400 名工程師成為 AWS 上 Anthropic 模型的專家,提供全面的生成式 AI 應用部署支持。

高投資也迎來了高回報,在去年上半年,埃森哲關于生成式 AI 的客戶項目訂單額尚且還只是 3 億美元,到了今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就翻了三番,達到了 11 億美元。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OpenAI 最近一年也才實現近 16 億美元的營收。而文生圖領域的「扛把子」Stability 去年 10 月的支出約 800 萬美元,但同年 8 月的收入卻只有 120 萬美元,幾乎成了最先倒下的 AI 明星公司。

踩在生成式 AI 的風口上,就能解開通往未來財富的神秘密碼,但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浪潮中,最大的贏家并非那些躬身投身于 AI 模型研發(fā)的廠商們,而是站在金礦邊上提供工具與服務的「賣鏟人」。

無論是提供 AI 解決方案的埃森哲還是簡單粗暴賣算力的英偉達,皆是如此。

2016 年,黃仁勛親自將一臺超級計算機 DGX-1 送給了 OpenAI,使得原本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的訓練壓縮到了一個月,進而加速引爆了新一輪的 AI 革命。

穩(wěn)坐寶座的英偉達占據了 GPU 全球高達 80% 以上的市場份額,堪稱名副其實的 AI 算力之王。其股價也借著這波淘金熱一路飆升,成功躋身 2 萬億元市值俱樂部,僅次于蘋果和微軟。

在這波 AI 淘金熱潮中,除了搶數據、搶算力,搶人才,AI 初創(chuàng)們連域名都要搶占先機,也讓位于大西洋上的安圭拉小島國意外地從中分到一杯羹。

通過向全球 AI 企業(yè)和研究組織出售或租賃「.AI」域名后綴,僅一年時間,安圭拉從中獲得的 AI 紅利就從 830 萬上升至兩千多萬美元。

相較之下,直接下場「挖金礦」的廠商們如同回到了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的莽荒階段,不惜用「燒錢」的打法來換取技術先發(fā)優(yōu)勢。

但即便是一騎絕塵的 OpenAI,在沒找到合適的商業(yè)化落地之前,也難以擺脫光賺吆喝不賺錢的困境。

《Analytics India Magazine》曾指出,但是維持 ChatGPT 這一 AI 服務的運行,OpenAI 每天就需耗費近 70 萬美元的資金,同時盈利也猶如鏡中月水中花。

雖然這一消息遭到 OpenAI CEO 的否認,但在這個以顯卡為代表的硬件資源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每一張價值 3 萬美元 H100 都在提醒我們,大模型之戰(zhàn)既燒錢,也看不到任何盡頭。

「AI 教父」的背后,是焦慮的普通人

在生成式 AI 浪潮的面前,焦慮的情緒不僅在企業(yè)的高層會議室中蔓延,也同樣滲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ChatGPT 的誕生,讓人們驚嘆于 AI 的潛力和可能性之余,也讓社會各界難得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生成式 AI 將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歷史轉折點,而人類的工作崗位和職業(yè)路徑將會由 AI 重新定義。

全球咨詢巨頭麥肯錫曾預測,到 2045 年左右,約 50% 的工作將由 AI 完成,其中諸如咨詢等高薪知識性員工面臨被 AI 取代的風險也會更高。

這一變化已經在美國硅谷的一連串裁員潮中初現端倪,亞馬遜、Alphabet、微軟等科技巨頭,手起刀落之間,數十萬大廠員工摘下了掛在脖子上的公司廠牌。

裁員的趨勢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沒有減緩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這固然是全球經濟環(huán)境下滑的結構性「瘦身」,但背后也難掩 AI 崛起的影子。

在這場「效率年」變革中,資本的冷靜和理性顯得尤為突出。去年 4 月份,亞馬遜宣布對其廣告業(yè)務部門進行裁員。決策的背后,也是因為原本由人類完成的工作,現在可以由 AI 來更高效地執(zhí)行。

遑論科技企業(yè)的精英們,普羅大眾也同樣面臨 AI 帶來的焦慮。

ChatGPT 推出僅兩個月,月活躍用戶就達到了 1 億,成為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程序。用戶的飆升不只是統(tǒng)計圖表上的一條曲線,也在無形中映射出人們面對 AI 迅猛發(fā)展所帶來的焦慮。

Midjourney 顛覆繪畫領域?Sora 逐步取代傳統(tǒng)影視工作者?Suno 創(chuàng)作出符合潮流的音樂作品?Devin 取代程序員?在 AI 技術的井噴期內,我們見證了各類 AI 工具對我們飯碗的「虎視眈眈」。

各類社交平臺的「AI 教父/教母」們也通過發(fā)布各種關于 AI 資訊來吸引關注和挑撥情緒,向普通人發(fā)起了一場信息的圍剿。

以小紅書為例,當你在平臺上搜索 AI 相關的內容,你會發(fā)現無數的帖子和視頻都在手把手教你如何玩轉 AI,但仔細一看,教學是前菜,賣課和倒流才是陰影下的后手。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一些主播拿著相似的話術和文案,模板化地介紹著一些 AI 概念,幾分鐘過后,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比起浪費時間,更要警惕知識分享中「貨不對板」的情況。前不久,Sora 還沒向公眾開放測試入口,提示詞的兜售就已經被騙子提上日程了,限時特價 999 元,就能讓購買者從小白秒變大神。

當然,從本質上說,李一舟、埃森哲之流還是利用信息差來收割「韭菜」,但其行為也并非全然消極。

除了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消費邏輯,從更寬容的角度來看,他們將一些新鮮的 AI 知識嚼碎了「喂給」用戶,這也打破了信息壁壘,促進了 AI 技術的普及和理解。

面對 AI,我們能做些什么

站在技術變革的門檻上,其實這種 AI 焦慮與恐慌往往是多余的。

就「顛覆」最為要緊的內容生成領域而言,行業(yè)的真正瓶頸并不在于內容的生產速度,而在于內容的深度與質量。

AI 雖然能夠以驚人的速度產出內容,但要想達到人類創(chuàng)作者所具有的細膩情感和獨到見解,仍舊是一道不易跨越的高墻。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盡管技術和平臺在不斷演進,人類的基本需求卻始終如一。我們對于故事、音樂和情感的渴望從未改變,只是它們的表現形式在隨著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

與過去的紙媒和電視相比,今天的公眾號和短視頻成為了新的敘事載體。這種形式的更迭,其實是人類表達方式的自然演變,使用 AI 制作的內容也是如此。

比起 AI 帶來的恐慌,我們需要解決的更多是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一方面對未來充滿了 AI 焦慮,另一方面對于深入了解和學習新技術又顯得興趣缺缺。

在這個信息觸手可及的時代,我們有無數的資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 AI。微軟、Google、英偉達、a16z 等行業(yè)的官網上,都提供了全面的 AI 學習材料。甚至斯坦佛大學教授吳恩達等 AI 專家也提供了免費的在線課程,為我們打開通往 AI 世界的大門。

而我們最需要做,也是最難做到的,就是敞開胸懷,靜下心來擁抱 AI。

文章來源:APPSO

 

李一舟   AI
appso

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推薦 手機 筆記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業(yè) 出行 未來
二維碼 回到頂部